登入 直接訂購 教學視頻

【EJFQ信析】「特式」關稅削公信 美通脹壓力升溫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初提出的「對等關稅」大計一拖再拖終於敲定,全球接近100個貿易夥伴除了仍在磋商的中國(雙方暫緩實施新關稅限期8月12日才屆滿),無論是否與美國通過談判達成協議,都「被通知」關稅稅率由8月7日生效。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The Budget Lab at Yale)指出,華府向貿易夥伴開徵平均約18%的關稅,創1933年以來最高紀錄。其中兩個主要貿易夥伴歐盟及日本獲「優待」徵收10%至15%關稅,但附設條件是歐盟和日本需要在美國分別投資6000億與5500億美元,否則稅率便會上調;特朗普更要求日本的5500億美元投資未來若有收益,美方將佔利潤90%。

此外,特朗普又忽然把印度關稅提高至50%,原因是印度不理會警告繼續從被美國制裁的俄羅斯購買石油,此舉不但將所謂「關稅協議」加入政治元素,更可隨時改變(特朗普周三突宣布對進口晶片及半導體徵收100%關稅,最快下周實施),已基本「偏離」了正常貿易協議,以「特式」削弱美國對外的公信力。

畢馬威(KPMG)首席經濟師Diane Swonk表示,對等關稅平均高達18%,出入口商雙方都難以完全「吸收」(completely absorbed),亦未能全數轉嫁給(美國)消費者。換言之,對等關稅政策勢將引發美國通脹回升及影響當地企業盈利。

克利夫蘭聯儲銀行總裁哈馬克(Beth Hammack)早前受訪時提到,美國通脹未有惡化,部分原因是很多企業於對等關稅拍板前已搶先大量買貨,也有少數等候稅率最終定案,才決定商品價格加幅,目前市面銷售的不少屬存貨;何況特朗普在關稅問題屢次臨陣退縮(TACO),企業持觀望因而延遲漲價。隨着對等關稅措施正式落實,美國通脹勢必升溫。

另一方面,美國上周五公布就業數據遠差過預期,特朗普立刻以操縱數字為由把勞工統計局局長Erika McEntarfer撤職,加上特朗普不斷地「口頭干預」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要求他盡快並大幅減息(若非有憲法保謢,估計鮑公早被驅逐出局),其效果只會令美國未來貨幣政策及經濟數據的可信性也在政治因素左右下受到一定程度的質疑。

返回港股,恒指周五低開113點後全日在24999點及24812點之間窄幅爭持,收報24858點,跌222點。

附【圖】所示,恒指失守剛於周四收復的10天線,技術走勢未見改善。此外,中線市寬(股價高於50天線比率)雖然回落至71.1%,但仍處70%至80%阻力區,預計受超買調整帶動,指數短期要下試24400點到25000點的成交量密集區底支持。

信報投資研究部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泓滙財經資訊有限公司及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